2018年12月27日 星期四

兄妹床

有了第一個小孩之後,原本為了兩人世界而布置的空間瞬間變得不敷使用,沒想到兩年後第二個也跟著出來拜見父母,情況更是雪上加霜。東挪西移、見招拆招幾年後家中的空間狀況是:三個房間有一間專門放玩具和童書;有一間是我和老婆的書房;主臥則讓給兩個小孩睡。而我和老婆每晚把小孩哄睡之後,就在客廳打地舖邊聊天吃消夜邊看電視然後睡覺。日子就這樣過了幾年,兩人開始覺得年紀大了,一直打地鋪實在不是辦法,於是打算今年把家中布置做個中期改造。

計畫是我和老婆要搬回主臥,剩下的兩個房間留一個比較小的當書房,另一個大一點的當成小孩的房間。這個小孩房間除了要放進去家中大部分的書之外,還得放進去小孩所有的玩具以及最重要的,兩張單人床。

移動的過程當然很辛苦,丟了一大堆不會再玩的玩具,書也弄走好幾箱,最後總算大致就定位,但是那兩張給小孩的床一直有些困擾。

我們曾去宜家找過上下舖,但最後覺得市面上不太有符合我們需要的床。最主要的考量點是,因為房間已經塞很多東西了,所以兩張床佔的空間不能太大,最好是只有一張單人床的大小就好,但除此之外,這兩張床最好也不要疊的太高,以免視覺上的阻礙讓空間看起來變得更小。最後,我們還希望這兩張床在日後小孩更大一點有自己房間時(當然是犧牲大人的書房囉),能變成單獨的單人床。

我參考了一些床的照片,覺得子母床是比較可能的方向,但是大部分子母床的下鋪太低,也無法日後獨立成兩張單人床。最重要的是,子床的附屬感太強,不像一張獨立的床,這種床如果是給父母和小孩睡的話,那還不錯,但如果是要給兩個年紀差不多的小朋友,只怕其中一個長大後會吵著不公平。

有了方向之後,接下來就是設計與製作了,先調查床墊的尺寸,然後再決定上下舖的尺寸。這樣一來,上鋪會變得比較高,因此得考慮日後兩床獨立後上舖的高度可以往下調整。

下鋪要隨時可以推拉出來,因此要加裝滾輪,而且要能承受兩百公斤左右的重量。此外還附上收納用的抽屜,好增加收納空間。而且計畫日後兄妹分房時,哥哥的床鋪下面也要再增加收納櫃。

材料方面,盡量用方便取得的既定規格木材。我用的材料截面積有60mmx60mm、38mmx85mm(2'x4')、25mmx60mm、18mmx88mm等常用的商用木材尺寸。種類有美國黃檜、膠合角材、台灣柳杉、無藥南方松、SPF、雲杉、夾板等等,主要以軟木為主。除了長度以外,截面積的尺寸不太動,希望減少加工的時間。

必須要讚美台灣的木材,在這組床中,我用了不少的台灣柳杉,尤其是下鋪用很多。建築公社給我的這一批台灣柳杉紋路很美,硬度也比SPF高,氣味有點清新涼冽,雖然有些人覺得這種木材比起硬木來說,比較鬆軟不扎實,但其實這是是很好的木材。希望台灣的木工界能多多使用台灣人造林的木材,開發適合這種木材的工法。

相對於硬木,採用軟木(松、杉等木種)所做的床,有幾個特點。一、這些木材大都有特殊的香味,且能維持非常長的時間。二、因為木質較軟,所以更有彈性,而且是異於彈簧床本身的彈性。當然這必須搭配中脊與排骨床架的使用才有這種特質,如果是整塊床板的話,似乎就沒有那種彈性了。三、通常SPF或松、杉這種生長快速的商業木材,規格固定,供應與品質都很穩定,以規格品的尺寸來設計大型家具,尤其是功能型家具,其實還蠻節省木料的,當然,如果硬木規劃的好的話,也可以很省材料,不過就很考驗設計規劃的能力了。

兩張床幾乎適用全榫接的方式,但是有少許部位使用螺栓。一開始自己有點懷疑這種軟木適不適合做榫,但做的過程慢慢了解,只要榫的尺寸不要做太小或太精細,對木材纖維受各種方向的抗壓、抗拉、抗剪能力有原則性的了解,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。

其他細節設計的過程就不多說,先來上舖的材料。


上鋪組裝後的樣子

上舖床腳有用鳩尾榫加高,等各自有房間後再把加高部分移走,降回一般床鋪的高度

比較整體的角度


下鋪的零件


上下舖組合


下鋪拉出


下鋪的上中兩根料以及床腳就是台灣柳杉。上舖的床腳是美國黃檜,上鋪側板是南方松,在我這次施作的經驗中,這兩種木材都比台灣柳杉更鬆散,也更難處理


全貌。下鋪與抽屜都拉出部分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