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7月5日 星期四

衣帽間之二

現在大部分的衣帽間的設計功能大都為儲藏(或展示)。但如果把衣帽間的功能設定為衣物的處理流程的空間之一,那在設計上就開始會不一樣。

從這個角度出發,理想的衣帽間可能還是會和臥室、浴室連結在一起,但也有可能和工作陽台,或者說,和衣物的清潔、整理空間聯結在一起。這麼一來,空間的連結至少得考慮兩種關係,一是從人的角度來思考行動的流程(例如洗澡、更衣、睡眠;起床、梳洗、更衣等),另一個則是從衣物的處理流程來思考空間的安排(例如髒衣、清洗、晾乾、燙熨、折疊、儲藏等)。

當這兩種流程被一併考慮時,則空間的安排會開始變得和以往不同,空間的複雜度開始增加,趣味性可能也隨之而來。

寫了這些,突然有些感觸。這些文字的內容(辜不論其優劣)其實不脫現代主義的範疇,談的都是機能上的使用。這似乎有點脫離時代之感。但其實想想,這些東西如果到現在都還沒弄好,還得重新思考的話,我們是不是在過去的階段中太過急躁的跳入了「後現代」的懷抱中?然後又急著跳出去,投入另一個圈圈!或許這些論述不必然有前後的因果關係,而只有時間順序上的巧合,是我們沒有信心的自己,搞得像是一個不斷前進的過程,而深怕跟不上潮流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